关于我国网球文化的研究
关于我国网球文化的研究
王磊
2008届运动系13班 指导教师:何艳华
中文摘要: 阐述网球文化的概念、演进、特征以及我国网球文化的现状.指出网球文化的形成基础是网球运动实践,网球文化不仅对竞技网球和大众网球的发展具有特殊价值,而且这种文化功能也是扩大网球市场发展和形成网球民族特色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 网球文化;网球运动;文化功能
英文摘要:Abstract:The
athletic tennis movement and the popular tennis movement
in our country are
meeting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upsurge, but the tennis movement actually
by far falls behind the tennis culture aspect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tennis culture concept, the evolu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nnis culture in our countr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ormation foundation of the tennis culture is the tennis movement
practice, the tennis culture has not only the special value to athletic tennis
and the popular tennis promotion, moreover this kind of cultural function is
also a necessary condition to expand the tennis market development.
Key words:tennis culture; tennis movement; cultural function
1.前言
网球文化是随着网球运动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而发展的,独特的网球文化使得网球运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崇尚的生活方式之一.网球运动正在中国快速普及,中国女网在各种比赛中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女双进步明显.网球运动的推广必将带动网球文化的发展,但是面对竞技网球水平和大众网球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球文化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这对中国网球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障碍.因此,本文在阐述网球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对网球文化的演进、网球文化的特征和中国网球文化的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完善我国网球文化体制,促进中国网球运动更快地发展.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国网球文化为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本文参阅了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学校体育学、教学论等相关的书籍10余部,另外,笔者还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教育网等相关的网站的检索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网上资料,并对以上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从而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2.2.2 访谈法
对上述几所学校的一线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并在吉林省与3位学校体育的这方面相关联系的专家进行访谈。
3.结果与分析
3.1网球文化概念的介入
关于什么是网球文化,目前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所谓网球文化,是指观赏和参与网球运动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制度化凝结,是网球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术、战术、习俗和制度的总称.其核心是网球价值观的群体共识,其实质是网球运动的社会化.关于网球文化的构成,笔者认为,网球文化既包括网球参与者的观念文化,也包括网球参与者的行为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的软文化,也包括物质形态的硬文化.就网球运动自身的特点而言,网球文化至少包括网球竞技文化、网球大众文化、网球休闲文化、网球民族文化、网球产业文化5个方面.就当前的工作而言,我们急需打造的网球文化应包括以训练、比赛、科研为主的竞技文化;以培育网球产业为核心的产业文化;以推动网球运动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大众文化;以传承网球民族特色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以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为核心的休闲文化.
3.2网球文化的演进
网球运动演进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古代网球时期(12世纪至19世纪中期): 16世纪至17世纪是法国和英国的宫廷网球最兴旺时期,当时就已经订有比赛规则,开始举行比赛活动.在英国将这段时间的网球运动称作庭院网球(realtennis),在美国称作宫廷网球(court
tennis),在澳洲称作皇家网球(royal tennis),以区别于现代网球时期的草地网球(lawn tennis).古代网球的贵族性、游戏性特征极为明显,显示出网球文化的文明性和休闲性.近代网球时期(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现在公认近代网球的创始人是英国的少校军官温费尔德,将他于1873年提出的“草地网球”视为近代网球运动的里程碑.英国女王因为他开创草地网球的功绩,授予他维多利亚勋章.近代网球运动的形成与网球器材、运动场地、比赛规则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这一时期网球运动从宫廷走向社会,从贵族走向大众,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传播较快,该项活动不仅作为消遣的游戏,而且作为健身的运动、竞技的项目和社交的手段,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现代网球时期(20世纪初至21世纪): 1913年3月,由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的网协代表,在巴黎成立了国际网球联合会(ITF),协调国际网球活动.它的成立为网球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广阔的道路,奠定了现代网球发展的基础.现代网球时期的特征是休闲化、大众化、职业化和市场化.网球运动的发展与经济、科技的关系更加紧密,在消遣、娱乐、健身的同时,以追求高水平的竞技境界为目的,极力促进大众网球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网球文化的内涵.
3.3网球文化的特征
3.3.1网球文化的竞技性
竞技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现象,以竞技体育文化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超越了一般体育文化的范畴,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更说明了竞技体育文化的特殊性.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网球热爱程度的提高,竞技网球将更贴近人性,更能表现人类最原始、最本质的力量与价值,更能体现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文明和进步.在这种意义上讲,竞技网球运动完全可以为日益现代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类大众提供一种崭新并不断完善的网球文化体系.职业网球运动员和其它竞技项目的运动员一样,要使他们具有世界水平必须进行多年、系统和不间断的训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一个周密的训练计划,有效地控制整个训练过程,以便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我国竞技网球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国内和国际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找准了突破口,并且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与其说中国竞技网球取得突破,不如说中国女子竞技网球取得突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女子网球与世界水平的差距要小一些.网球在国际上是个非常个人化的项目,一个职业选手,背个包就上路了.双打基本上被看作是单打的副项,专攻双打的职业选手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双打组合合练的时间很少. 2004年是网协全面贯彻“以赛代练”的一年,中国女选手们一年内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项比赛.值得注意的是选手们大都是集体行动,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巡回赛方式”.中国的运动员从小就生活在队里,过的是集体生活,只身闯天下的能力几乎是空白.集体行动解决了训练、语言、起居、饮食等必须面对的问题.彭帅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竞技网球发展的另一种方式,一种最与国际接轨的方式.网协在彭帅不满16岁时即与IMG签约,将其送到美国深造.
IMG旗下拥有多名世界顶级网球选手,像大、小威,莎拉波娃,库兹涅佐娃等,很多都是采用这种“打小买进”再培养起来的方式.彭帅的打法与相对比较重视技术的国内选手有不小的区别,她走的是大、小威,莎拉波娃那种讲究力量和速度的路子.虽然奥运女双金牌的含金量不高,集体出征巡回赛的方式又有些土,但中国竞技网球现在的首要目的仍是吸引更多的人从小接受正规的网球训练,也就是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网球人口.无论是土办法,还是洋思路,只要能出成绩,产生影响力,就是可取的.从这一点出发,即使网球界的领导们存在唯成绩论,在目前这个培育市场的阶段,也是利大于弊.等到中国的网球基础人口像乒乓球人口那么多,生产出一批又一批的“民间高手”时,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就会有足够的支撑力,就可奠定网球运动发展的文化基础,然后寻找出口,就能省时省力、更快地提高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
3.3.2网球文化的大众性
大众网球是指以网球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直接目的的各种网球运动.网球运动冲出贵族圈子之后,现代网球运动的两支车轮———群众网球运动与竞技网球运动滚滚向前.这个阶段,群众网球运动快速传播和推广,走向大众化. 19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在欧美发展起来,现代网球的休闲、优美、高雅和精彩的比赛具有超常的娱乐性、参与性、竞技性和观赏性,在吸引有经济能力的中上层市民参加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许多国家,这为网球运动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奠定了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体育锻炼的要求增强,网球运动优雅时髦的特点正适合人们的追求,世界性的“大众网球热”正在蓬勃兴起.大众网球注重锻炼价值,不受力量和速度限制,深得各年龄阶段人群的喜爱,上至80岁的老翁,下至几岁的儿童都可以参与.中国网球公开赛和上海大师杯赛为中国的广大网球迷提供近距离接触世界网坛巨星机会的同时,也扩大了网球文化的宣传力度,推动了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让球迷可以近距离观赏到国际网球选手的精彩赛事,领略通过网球运动和网球文化带来的娱乐和高雅.中网对志愿者的专业培训使青少年更了解网球运动,推动了网球人口发展.据被调查的15~25岁的年轻人反映,网球是他们“最喜爱的运动”之一.据体育总局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现有的网球体育人口(每周至少进行2次网球运动,每次不少于1小时的人)约有180万,预计2008年可达五六百万.目前我国在大众网球方面已经取得很快的发展:一是加大网球场馆的建设,为网球运动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硬件设施;二是培养了一大批网球业务能力过硬的教练;三是在竞技网球的推动下国内大众网球正在积极地开展.
3.3.3网球文化的民族性
网球常被人们誉为一种文明、高雅的运动,它的含金量比许多运动项目丰富.这和它兴起于贵族、流传于社会上层不无渊源;并在传承过程中,又吸取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网球场上有许多成文不成文的优良传统.比如不得随意走动,不得高声喧哗.看来似乎很平常,实质上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对运动员的尊重、对裁判员的尊重,也体现个人的尊严.一场高水平的网球比赛,有成千上万的观众.在比赛进行当中,他们聚精会神、甚至屏住呼吸欣赏球星的精彩表演.偌大空旷的网球场上,除了来回的击球声外,听不到不和谐的杂音.当每一分结束时,全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运动员精彩表现的鼓励.前面提到的这些优良传统,无论是源自贵族、绅士,还是民间、市民,都是网球发展历史长河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它在网球场上传承文明,它所弘扬的是网球文化,更是人类的文明、理念和价值的传承.网球运动发展至当代,它的文化内涵更丰富了,一次大型网球赛事,聚集了众多球星,也聚集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四大公开赛,每次比赛不下50万观众来到现场欢度网球的节日.他们在欣赏精彩的球赛之外,可以选购各种网球装备和时尚用品;可以领略饮食文化的美味;购买心爱的纪念品、收藏品;可以同仰慕之星交谈、留影、签名;可以参加网球游戏,获得奖品,还有球星们的文艺晚会和舞会等.总之,主办者竭力把赛事办得热闹,充满文化氛围,使参观者既观看了比赛,又享受了一顿文化大餐.犹如打完一场球后那样,既有锻炼身体、全身通透的愉悦,又得到精神满足的享受.当今我国的网球文化无论是意识和性质仍然不同形式地显示出它的承袭性,既承袭本土的,也借鉴外来的,网球文化缺乏在网球运动本质规律上的融合与创新,这样的网球运动是难于立足世界网球前沿之林的.例如在网球文化的培育方面,从中网球公开赛创办开始,主办方就以办成“第五大满贯”为目标,但网球是一个很注重文化积淀的运动,澳网、法网、温网和美网,之所以影响那么大,之所以称之为大满贯并不单单是场馆好、球星多,人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网球文化底蕴,不是我们在短时间内比肩的.因此,中国想要有个大满贯比赛,硬件可能很容易办到,但软件或者说是网球传统、网球文化还需要若干年的培育.
3.3.4网球文化的休闲性
21世纪,休闲是人类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是一种人的自然化,是对体育本质的一种回归.在传媒极度发达的今天,网球赛事的密度越来越高,
ITF、ATP、WTA三大国际网球组织举办的四大满贯、巡回赛,戴维斯杯赛、联合会杯赛为代表的各类各层次的比赛,贯穿全年,遍及世界各地,对当今体坛以至于当今社会产生着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赛事的赞助费和奖金额越来越高,网球比赛和网球明星的曝光度越来越高,网球明星代言的品牌的数量和档次也达到空前,网球已成为人们热衷的运动项目,网球明星也成为人们追捧的偶像,国际上很多政要、明星也都是网球运动的爱好者和网球明星的拥趸,如俄罗斯前总统叶利欣、中国前政协主席李瑞环、国家前副主席万里、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和布什等,都是网球的爱好者,他们也都为各自国家网球运动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对网球运动的参与和支持也对扩大网球影响、促进网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网球运动更具休闲性,更具吸引力.
网球运动增强体质、娱乐身心和结交朋友等的作用与功能也被许多人所了解,随着网球社会化、大众化的普及,网球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休闲的一部分.
3.3.5网球文化的产业性
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早已把体育产业(指参与网球运动所涉及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当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全世界体育产业的年产值4
000多亿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网球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速增长部分.目前中国网球产业化运作水平比较低,网球文化产业在我国仅仅处于萌芽时期,网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推广为中国网球产业化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国外具有非常成功的商业运作经验,而且几乎所有网球运动发达的国家都围绕着网球运动形成了一个产业.网球运动与其产业化地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出色的成绩必然会促进这个项目的产业化,而产业化反过来会为这项运动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扩大网球产业化的路径:①网球运动的竞技性和大众性为网球市场化奠定了群众基础,造就了网球市场化的主体———网球人口.而网球人口是网球市场消费的主力军,是网球市场发展的决定力量.动员和培养网球人口,满足他们健身、娱乐的需要,就会形成一个新兴的网球市场.②媒体的宣传是推动网球运动市场化、产业化、全球化最强有力的手段,对网球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③比赛组委会对网球赛事的良好策划与运作,能获得更多的赞助,能吸引更多的网球运动员参赛、更多的观众观看比赛、更多的电视台购买转播权.
随着科学技术对球拍、球和其他与网球有关的器材设施的改进,以及现代社会的需要,现代网球文化既保留了古代网球文化的传统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既保留了古代网球的文明、礼貌和游戏的特征,又增强了现代文明的大众性、竞技性、产业性和休闲性.网球文化是随着网球运动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而发展的,网球文化的形成基础是网球运动实践.但是,网球文化的形成,特别是先进网球文化的形成,要靠人们自觉的、长久的不懈努力才会实现.网球文化的完善可以促进网球竞技事业和网球大众事业地发展,同时能够带动网球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球运动的文明、娱乐和高雅的特征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之一.
4. 结果与分析
4.1网球文化的精神实质是网球运动中人们所表现出的诚信、文明礼节、谦虚自信、尊重、团结协作和美感意识等要素,这些网球文化要素也是网球教学中教书育人最具价值的素材。
4.2研究网球文化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网球运动的发展历程,使人们了解网球文化的博大,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知道今后的网球竞技和大众健身运动。
4.3网球文化中所内涵的高雅、以人为本、诚信守则、尊重、团结协作正是大众健身人群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网球运动又是大众健身的主要手段,可以减少文明病的发生,能为终身体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元伟.打造篮球文化构建和谐篮球[J].体育文化导刊,2006(1):
3-4.
[2] 张 锋.网球运动发展历史分期问题初探[G].成都市网球协会,
2003.
[3] 沈 纲,唐 成.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影响[G].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2003.
[4] 陈 勇.探析网球运动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J].山东体育科技,2005(3):
84-85.
[5] 陶志翔.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18.
[6] 孙民治.关于我国篮球文化的一些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2): 30-34.
[7] 李华, 肖平. 网球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 2006,(04)
[8] 杨芳.网球运动的社会文化审视[J].体育与科学,2005,(2):71-72.
[9] 陶志翔.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10] 刘元奎.论网球文化的内涵及创建意义[J].凉山大学学报,2003,
[11] 祝欣. 感悟网球文化[J].
网球天地
, 2002,(05) .
[12] 沈纲,唐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影响[J].
湖北体育科技
, 2004,(04) .
[13] BLUE. 网球全球化[J].
当代体育
, 2003,(16) .
[14] 杨芳,雷少华. 对网球运动的社会文化审视[J].
体育与科学
, 2005,(02) .
[15] 王永. 刍议网球发展的学校之路[J].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 2002,(04) .
[16] 冷迎辉,陈昱. 试论网球文化与网球教学中大学生品德行为修养的培养[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05) .